喝奶茶和喝咖啡,从前不是一类人,但新茶饮正在把他们“撮合”到一起。
比如益禾堂,卖咖啡的门店已经超过5000家,一些门店靠咖啡产品,一年都能多卖近15万。
今年不管是一线大品牌,还是区域小连锁,都想在咖啡上试水。
茶饮店卖咖啡真的能赚钱吗?要不要上咖啡产品线?
出杯量增长100%
茶饮连锁品牌,正在收割新的红利:卖咖啡。
“我们品牌从创始之初就有咖啡产品,现在在广东地区的门店,咖啡比较受欢迎,不少门店一天都能卖40杯以上。”益禾堂研发经理陈雅告诉我,“按照价格最低的美式10元/杯算,一年下来,一家店能靠咖啡多卖近15万。”
因为看重咖啡这个风口,益禾堂在去年9月份,投入约2000万,给近一半的门店配置了全新的咖博士咖啡机,咖啡的出杯量和销售额实现了翻倍增长。
茶饮品牌卖咖啡这件事,做得早的还有CoCo都可。早在2019年,CoCo都可有咖啡产品的门店,已经超过了1500家。
去年,奈雪在17家Pro门店里,专门开发了咖啡产品线,乐乐茶也在今年专门开了咖啡子品牌“豆豆乐”。
据一位深圳商业地产人士透露,喜茶在深圳的部分门店,咖啡产品一天的出杯量能达到了1000杯。
2020年,蜜雪冰城总经理张红甫“转行”去卖咖啡,其创立的幸运咖,如今门店已经突破100家。
茶饮品牌之所以集体做咖啡,是因为看到了市场需求,看到了未来卖咖啡的可能性。
实际上,很多茶饮中小品牌早就坐不住了。有奶茶店老板咨询我怎么考SCA的,有问我咖啡机怎么选的。
但现实是,盲目入局之下,很多中小品牌的咖啡产线都变成了鸡肋,一天卖不出几杯,咖啡机最终沦为摆设……
而且相比于茶饮的创新难度,咖啡的研发难度相对较低,那为什么很多小店卖咖啡都不成功?
1. 设备槛:进口设备贵,回本周期长
饮品店卖咖啡,设备就是第一道门槛。
能满足效率和稳定性的进口全自动咖啡机,动辄10多万一台,对加盟品牌来说,要说服加盟商难;对小店来说,占压流动资金,很可能店都不开了,买机器的钱还没回本。
有一些门店降低标准,购买几千元的咖啡机,但也苦不堪言:这些设备的配置基本是家用的,一天出3~10杯没问题,一旦高峰期连续出20杯以上,就会出液不稳定,甚至当场宕机。
益禾堂在咖啡设备上,也经历了3次迭代,“最早使用的是滴滤式咖啡机,后来换成了全自动,但效率跟不上,2019年9月份我们就开始找第三代咖啡机,最后测试了近1年时间,从十几个品牌里选中了现在的设备。”
他们现在用的是咖博士全自动咖啡机,一台机器成本不到万元,1800多家门店换新,相比用进口设备,节省了不少成本。
2. 产品槛:不能完全照搬奶茶思路
咖啡和奶茶虽然都是饮品,但在产品操作上有本质却别。
很多小店直接把原有产品中的茶汤换成咖啡浓缩液,发现口感并不好,咖啡有自身固有的风味特征,做创意搭配,要遵循咖啡的味型做复配。
做到和原本产品口感有链接,又能提供新的体验,才是用茶饮思路做咖啡的精髓。
此外,咖啡对浓缩的萃取要求很高,萃取不足和过萃,会让消费者“踩雷”。这需要实现培训到位,让店员有基础的咖啡技术和评判经验。
3. 销售槛:清洗繁琐,店员不愿意推荐
清洗设备的繁琐,看似是件小事,但它却是影响销量的重要因素——在使用不便的情况下,店员大都不愿意推荐咖啡产品,销量可想而知。
益禾堂是通过设备更换来解决这个问题的。“我们现在使用的咖博士设备,做40杯才用清洗一次,之前用的咖啡机不到10杯就要清洗,很麻烦。”陈雅说。
4. 运营槛:很多设备售后服务不完善
咖啡出品的日常,也劝退了一些门店老板。比如一些进口设备,坏了之后,配件需要从国外进口,一等就是好几周,影响营业。
随着创意咖啡、鸳鸯奶茶的流行,咖啡和茶饮的边界已经被打破。咖啡茶饮化趋势越来越明显,两者的消费者重叠度越来越高。
对饮品店来说,多一条产品线,就是增加了一个销售机会,抓住了一波消费人群。
茶饮店卖咖啡,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出品方案,其中包含设备、原料、推广三个方面。
1. 高峰期不掉链子、伙伴上手快,是茶饮店的刚需
和咖啡馆卖咖啡不同,茶饮店做咖啡,对产品线的要求是:稳定、高效、便捷。
高峰期稳定出品,是第一个要求。
日本三得利集团的Justin coffee,是专门为国内的零售、医院、企业等内部提供咖啡吧整体服务的,包含2200家罗森便利店在内,三得利在国内拥有3000多个咖啡吧台。
信三得利公司咖啡事业部杨超透露,他们使用的也是咖博士的设备,在全国有3000多台,部分医院和学校渠道,一天出杯量超过200杯,在这样的强度下,平均故障率不到2%。
“最近咖博士有一款叫F4的新产品,1小时出600杯,可以很好的解决高峰期的出杯压力。”杨超说,设备的售后服务便捷也很重要,“咖博士能做到24小时内到店,48小时解决问题,研发能力也很强,能根据我们客户的场景,不断研发合适的产品。”
据了解,罗森、多乐之日、illy、特斯拉等品牌的咖啡吧台,都选择了咖博士的设备,其全自动咖啡机一年全球的出货量超过了5万台,卖到了欧洲等咖啡发达的地区。
“活好不粘人”,茶饮店对咖啡设备的是第二个要求。
对小店来说,让店员都去考咖啡师证不现实,门店伙伴上手快、清洗方便,咖啡产品才能卖的好。对连锁品牌来说,这也是保证“千店如一”的前提。
陈雅告诉我,咖博士的设备有物联网技术,品牌总部可以一键更换所有加盟店的萃取参数,提升产品标准化,这是一些进口设备也并不具备的优势。
2. 咖啡原料别只盯着阿拉比卡
对奶茶店来说,不一定非要100%阿拉比卡才是最好喝的,也不一定要去学精品咖啡馆卖SOE。
关键是看周边的人群属性和消费层次,不要纠结于是不是阿拉比卡、加没加糖,适合目标人群的、有人持续买单的才是最好的。
3. 制定宣传方案,找到咖啡人群
关于门店宣传,陈雅也有一个观点:
“并不是吧台摆放一台好用的咖啡机,就能卖好咖啡了。如果没有相关的物料、宣传、话术引导等,还是无法营造出咖啡氛围,无法找到固定的咖啡人群。”
因此找好设备、找对原料是第一步,接下来要花心思把“卖咖啡”这件事传递给顾客。
茶饮行业逐渐进入存量市场,提升营业额,提升单店盈利能力,是所有品牌的重中之重。
头部品牌们都在押注咖啡赛道,把咖啡当成做增量的机会。
事实上,咖啡产品在奶茶店从未消失。早在2008年,蜜雪冰城前总经理张红甫将雀巢浓缩咖啡粉,试着加入白糖和奶粉,做出了第一杯三合一咖啡,然后倒进了当时的果汁现调机,并且设计了一张海报:“卡布基诺冰咖啡,一元一杯”。
没想到销售出奇得好,在冬季,这个一元一杯的产品,可以卖到一天1000多杯。
后来,咖啡产品正式引入了蜜雪冰城,还和冰淇淋结合,开发了雪顶咖啡,卖1.5元/杯,成为了继蜜雪冰城的一个爆款单品。
对新茶饮来说,不管是卖专业的精品咖啡,还是卖有咖啡味的“小甜水”,只要找到适合的出品方案,就有可能抓住这个增量。